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修建于明朝时期的中王庙,位于安良镇雷庄、邢楼、岩郭三行政村的中心,北有雷庄村南的土地庙、南有邢楼东的三官庙、西有岩郭村东侧的火神庙,中王庙位于三庙的环绕之中,四庙交相辉映,点缀于刘山脚下,历来是周围群众虔诚朝拜的圣地,每年正月初十都要唱大戏三天,表达信奉者的虔诚之心。
(雷庄村南的土地庙)
(邢楼东的三官庙)
(庙前的皂角树)
(岩郭村东侧的火神庙)
据年老者时代相传,中王庙原貌坐北朝南,规模宏大,殿宇林立,气势辉煌。
来到庙前,映入眼帘的是东西排列的高大石碑,记录了该庙的灿烂历史和修缮者的业绩。踏入前大殿,几尊战神各持武器,怒目圆睁,给人以威严之感。大殿整体呈硬木框架结构,雕梁画柱,东墙有修缮者青石字片一方。过门上方有青石碑字片,刻有“中天雲竹”字样,外门上方刻有“中嶽庙”字样。穿过后门,来到主殿(后大殿),整座大殿气势辉煌,一幅幅壁画轻彩重墨、栩栩如生。殿内中王爷稳坐中央,两眼炯炯有神,审视着人间善恶。向东是奶奶殿,据称奶奶殿内供奉的是中王爷的姑姑,按其辈分,占据了庙的中央,虽没有后大殿高,但向后扩其三尺,可见中王爷的忠孝和后人对他们的奉敬。再向东是庙中道士的起居室。据老年人回忆,解放初期,庙中两名道士长期居住,后圆寂于庙内。道士起居室正门向南有一排厢房,大约8间,加上其他配套房屋,共计40余间。由于年久失修,房屋倒塌,清末明初,虽经多人修缮,也未能恢复原貌。
1950年经雷庄、邢楼、岩郭三村协商,将其东厢房重建,改为“中王庙学校”至今。庙内多处房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,多座石碑不知去向(现仅存7块),前大殿原貌尚好。中王庙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,但每逢初一、十五,众多虔诚的朝拜者络绎不绝,前来为中王爷上香,以表自己的虔诚之心。
每年庙会都要唱大戏三天,戏楼与中王庙一墙之隔。
庙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,给我们的祖辈带来了无尽的精神追求,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把中王庙得到有效的保护,并很好的传承下去!